黄石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适应中职教学实践性特色强的特点要求,建设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内涵发展动力的关键。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需要重点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当前黄石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状况如何?是否适应培养高素质中初级技能人才的需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联合黄石市教育局,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黄石市的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研讨,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黄石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一)认识与重视情况
被调查学校普通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体现职教特色,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确保培养质量的关键。各校结合自身实际、专业特点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有机结合,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易倍emc官网和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了各项建设措施,并正在按《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实施;黄石艺术学校、阳新中专、大冶职校等许多学校坚持开展技能节等活动进行技能练兵和比武;更多的学校正在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调研中发现,在本世纪初黄石市完成中职教育资源整合以来,黄石中职教育改革的重心实现了由注重规模发展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转变。围绕提高质量,在基础能力建设中,加大了实习实训条件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全市中职学校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
(二)总量与结构情况
依据各校报送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黄石市有中职学校24所,专职教师1404人,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464人,专业课教师910人,实习指导教师30人。“双师型”专职教师594人,占专职教师的42.3%,占专业课专任教师的65.3%。
1.学历结构
594名“双师型”教师中,博士研究生1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0.2%;硕士研究生48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8%;本科学历471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79.2%,专科及以下学历75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12.6%。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黄石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加强,中职学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双师型”教师人数正在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正在趋于合理,但依然存在部分“双师型”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情况。
2.职称结构
594名“双师型”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71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45.6 %;中级职称273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46%,助级及无职称50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8.4%。调查数据反应,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数基本相当,副高职称人数比例有待提高,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不利于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3.年龄结构
594名“双师型”教师中,30岁及以下95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16 %;31-40岁 127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21.38%;41-50岁 264 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44.44 %;51岁以上 108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18.18 %。这些数字说明:黄石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总体上是合理的;但30岁以下的偏少,被调查的公办学校普遍反映,受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和中职学校教师待遇偏低的影响,专业课教师招聘引进出现一定的困难。
(三)来源与培养情况
调查情况反应,黄石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毕业直接任教的占90%以上,从企业及其他机构调入的不足10%,各校还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外聘的情况,“双师型”教师主要依靠学校培养和培训。培养和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和校外科研院所培训。由于受名额和经费的限制,受训人数有限。二是不定期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校企合作基地从事生产实践,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与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让专业教师在参与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过程中得到能力提高。四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武,通过备赛和比赛提高实践能力。五是压担子,要求专业课教师承担全国、全省、全市中职生技能大赛集训任务,在指导集训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进步。六是校内外教研活动,在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七是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学习或在职进修,具备或提高本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
二、黄石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黄石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作为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措施,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及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内涵不清,认证缺位。
由于对内涵把握不准,一些学校片面地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双师型”教师标准,造成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上的偏差。许多学校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双证书”和“双职称”是一个重要依据,所以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教师获取“双证书”和“双职称”。我国各类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往往是基于报考对象已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考试重在理论知识的考查;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论理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能力偏弱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实际,有了“双证书”就算“双师型”显然有失偏颇。同样,教师系列职称之外再获取一个职称的“双职称”也不能完全体现“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兼备的基本要求。
至今为止,黄石市尚未制定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程序,只有少数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认证标准和程序,但存在标准的合理性和程序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对内涵认识不清,又没有统一的认证,“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是各校填报数据的汇总,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数量尚不清楚。
(二)数量不足,质量不优
依据各校填报的数据看,全市“双师型”教师594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5.3%。其中两所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在81%左右,未来两年要达到85%以上,建设还很重;三所省级重点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均在62%左右,与80%的目标差距较大;其他21所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均未能超过40%。由此可以看出,黄石市“双师型”数量不足问题比较严重。
中职学校“双师型”质量不优是一个共性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我们以为主要原因有:一是为达到上级和各类评估数量上的要求,用“证书”代替了职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二是标准未统一导致标准偏低,各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建设和认定“双师型”教师,难以保证“双师型”教师质量。三是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上大多学校仍处于扩大数量阶段,对现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工作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虽然注意到了“双师型”教师的再培养问题,但这些教师都是学校各专业的骨干,担任的教学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有限,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等更新速度较快,“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要达到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完全契合的难度较大。四是一些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双师型”青年教师,还不能完全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难以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
(三)制度不全,保障困难
制度不健全,政策及资金保障乏力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明显:
第一,认证制度缺位。黄石市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双师型”教师是各校自己说了算,导致了无法较为准确地统计全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也不法引导各校有效地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
第二,激励与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仅仅是出台了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诸如考证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但与教师考核挂勾的少,“双师型”教师和非“双师型”教师的在学校的地位、待遇等方面没有差别或差别很小,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培养培训政策保障性不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中职学校有师资培养培训的要求,但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措施没有制度化,未能对“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再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经费保障,学校在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中单列“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经费困难大,比例小。
第四,“双师型”教师补充受政策制约。公办中职学校师资补充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者是市人社部门组织的统一招考,一者是学校面向社会的自主招聘。除了文化基础课教师外,学校希望招考进来的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双师型”,由于招考对象必须符合市人事部门制定的条件标准,往往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难以通过资格审查或者人社部门的统一科目考试,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却很容易通过科目考试,使学校陷入两难境地,取舍困难。调查中,不少学校反映,近几年某些专业的教师招聘报名人数少于规定竞聘人数或没有人报名,招聘工作无法完成,而到武汉等可以招到合适人选的其他城市去招聘,学校却无自主权。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职业学校引进社会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但缺乏经费保障,学校自主招聘的兼职教师其工资待遇只能是学校自筹解决。这些瓶颈不突破,难以实现“双师型”教师补充机制的良性循环。
(四)培训不够,效果欠佳
近年来,黄石市十分重视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培训力度不断加强,但总体上由于投入有限,“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不够,而且效果并不理想。
第一,培训经费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不到2%,明显偏低。由于经费不足,安排去国外、省外或知名企业培训的教师极少;受名额限制,有机会免费参加国培和省培的人数少,而且参训教师普遍反映国培和省培由于培训科目设置以及培训组织等方面的原因,效果有限。
第二,工学矛盾突出。“双师型”教师均为学校各专业的骨干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便是外出学习和培训,也只能选择时间短的,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社会实践欠缺。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化,关键是实践能手能力的提升,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坚持了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但表面化倾向严重。一是企业基于安全、保密等多种考虑,不愿意把教师安排到关键岗位和让他们参加科技项目开发,让实践目的大打折扣;二是对教师在企业实践缺乏跟踪考核机制,企业出据的鉴定意见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在生产、服务实践中的效果。
三、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本世纪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城市转型发展和“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的实施,黄石市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完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开展了职业教育特色园区建设,确立了“规模发展和全面提高质量并重”的发展思路。围绕提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倍受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职业学校的关注,制定了一些政策,采取一些办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与黄石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正确把握内涵,建立认证考评机制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印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的“指标解释”中是这样解释“双师型”教师的:“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老师中,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能力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这是强调“双资格”(或者说是“双证书”),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条件,在考证泛滥的当今社会,证书的保证金量大打折扣,仅以“双证书”来衡量和认定“双师型”有失偏颇。严格来说,“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职业素质全面,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能力兼备,并具备与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相应的科研能力的教师。因此,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明确界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确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认证办法及流程等,统一全市范围内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通过“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准确把握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高。同时,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考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增强教师的紧迫感。
(二)加强培养培训,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出发,从市级层面建立和完善《黄石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或办法)》,统筹指导各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教育费附加中划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市一级全市范围内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体系,逐步增加培训专业和培训名额;明确各职业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实现自我发展的工作要求。
各职业学校应立足学校实际,依据专业结构、师资结构等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在师资培训的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通过落实专业课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选派教师到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参与生产、咨询、技术服务以及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的校本培训等措施,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
(三)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与认证考评相对称的激励机制,我们建议:
1、在即将实施的绩效工资中,相关津贴和标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让教师们看到前途和希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勤学苦练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2、在职称评聘、评选评优、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已获得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用人制度,拓宽人才引进通道
“内培外引”是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内练”是学校内部的事,而“外进”则受政策的制约。在目前的人事、财政体制下,学校自主引进教师受现有政策的限制,通道偏窄。我们建议:在现行政策框架下,适度放宽限制,允许学校到外地招聘学校急需的而在本地无法招聘到的“双师型”教师;在人才招聘过程更多地尊重学校意见,提高实践环节考核的分数比重;充分认识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在教师配置上的差异性,在办学经费的划拨上增加聘用社会能工巧匠等为兼职教师的资金预算。
(执笔:易倍emc官网 李军平)